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管系主任刘德纶: 在新形势下,如何重新审视养羊业,找到羊、生态和人和谐共处的对策,既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不损坏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60年代,曾有一个口号:“粮食要上山,果树要下山,山羊要上天”,要消灭山羊。但实际是禁而不止,灭而不绝,老百姓依然未停止饲养。所以发展是硬道理,人为的阻止,或行政命令消灭都是不可能的,不符合科学规律。
因此探索山羊和环境和平共处的对策要从以下几点着眼:一是控制总量。绒山羊的经济效益高导致过量养殖,因而各地应对所辖范围内的草场资源可载畜量进行科学的测定。对当地农牧民养殖山羊的数量进行正确引导,或必要的限制。二是改变饲养方式,变传统的散养为人工圈养,通过人工种草、选用秸杆等新型饲料,或用新的技术开辟饲料新来源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山羊的饲草问题。三是调整种殖业的结构,保证农田中有一定的饲料面积,同时促进农牧组合,羊的粪便可以作为绿色肥料。四是改良品种,提高羊的品质,降低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减少过冬山羊的存栏数,降低来年饲草的压力。
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饲养,保证山羊业良性发展。要尽量避免简单的行政命令,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储明星: 山羊生命力很强,往往能在其他家畜不能很好生存的环境下生存。其次,山羊具有领头羊的作用,这是其他家畜无法代替的。再次,养山羊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调整食物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山羊作为一个物种,还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诚然,山羊在破坏生态方面确实是最厉害的凶手,但绝对不是唯一凶手。实际上,近年来沙尘暴渐多,我们人类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向草原索取,引起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等等,所以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山羊身上。
当前,我国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点是: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将山羊赶尽杀绝,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不符合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到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12亿畜、70亿禽生息在这片人均不足1亩耕地加上不足5亩草原的国土上,一个“人畜共荣”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希望以此为契机,对我国生态问题、人畜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开展大讨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畜共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志宁: 现在生态的确已经很脆弱了,人类就像在钢丝绳上爬行,一旦失衡,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但把山羊赶尽杀绝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山羊养殖属畜牧业,山羊是人养的,让山羊来承担生态失衡的罪过,不公平。人为了追求致富,盲目饲养山羊。应该认识到,一代人的致富可能造成几代人的生态悲剧,甚至使后代无法生存。国外用人工草场来发展畜牧业,是可以借鉴的办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取消行政手段还不行,市场是盲目的。从国外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光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为了羊绒,市场可以把羊绒都搞光,等草场比羊绒还贵的时候,大家又都会去种草。人类应该用智慧去克服盲目性,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市场上。
要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市场本身是能教育人的,但市场的反应不是顺时的,当农民知道羊绒卖不出去,已过去了一年半载,对生态的破坏已经造成了。如何教育牧民,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危害很重要。首先要加强政策教育,其次要提高牧民的科技素质,使他们明白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张翼、张玉玲、邵文杰整理)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海:山羊大约有一万多年的生命史,人类饲养山羊也有漫长的历史。但目前盲目发展山羊导致无序发展,不仅对生态造成破坏,而且对产业发展也很不利。
物以稀为贵。山羊绒本来很珍贵,但我们人为地大量饲养,虽然产量提高了,但品种、质量却有所下降,使羊绒产品价值降低,实际上是影响了总产出,得不偿失。
羊绒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全国有100多个贫困县在养山羊,它为贫困牧民提供希望和保障,也为人们提供了温暖。
目前,我国年产羊绒一万吨,创产值40多亿元,养活了大量的农民。如何正确处理山羊、生态与人的关系,事关重大,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山羊绒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最好的羊绒出在我国。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羊绒生产国与原绒出口国。保持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意义都非常重大。在世界贸易范围内,我国山羊绒服装制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在国家统一经济、环境政策的引导下,从保持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有序地制定山羊业发展计划,使山羊养殖业真正成为我国的“软黄金”产业,为促进生态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丁国栋: 目前,导致沙漠化、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应归咎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而非山羊。山羊的问题只是个现象,关键还是人的问题。管理不好,不管养什么都会破坏生态,比如我在一些地区看到养绵羊的,本来每平方公里最多只应有20只,结果载畜量达到了100多只,草场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山羊到底对生态有多大影响应进一步调查。一些地区提出“消灭山羊”、“压马限羊”的口号,我看是在政策的制定和理解上出了偏差。
所以,问题不在山羊,而在于人怎样管理。我们的管理应建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草场的载畜量多少,当地的产业结构、养殖结构应怎样规划,都要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我在黄土高原搞过调研,我对那里的生态工作充满信心,有人在那里开发种枣,根据测算,种枣和养羊的经济效益差不多。可以肯定,当我们有更多的这样的新产品时,当地居民也许就不再依赖于山羊了,对草场的压力也相应减少了,关于山羊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就会降低。此外,要管理山羊,重要的还在于要解决好饲料问题。过去我们对饲料和草场改良的问题重视不够,最近国家科技部在环北京地区设了六个试点基地,都搞了草牧业,这很有必要。利用人工种草、使用加工饲料等都能为山羊的饲料问题提供新思路。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永杰: 经济利益刺激了大量养羊,羊要吃草,大量养羊毁坏了草资源,进而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和解决经济的不合理问题必须通过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
鉴于羊—草矛盾和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问题,建议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进行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草原和草场进行全面规划,划分畜牧区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区,并实行分类管理:
——制定和完善《草原法》,加强对公共草原的管理,限制各种危害草原生态平衡、无偿使用公共草原和草场的赢利性生产活动;
——对使用天然草场的养羊者和羊绒制品生产者征收草原、草场税,用于草场恢复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对较大规模的羊绒制品生产者和畜牧业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建立和维护自有草场、养殖和羊绒、羊毛加工的全面成本核算,该类生产者可免交草原、草场税;
——实行羊绒、羊毛制品的“绿色认证”,即只有通过投资、投劳改善和恢复草场,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畜牧草场,并在这样的草场上饲养的羊及有关羊制品,才可以获得政府或有关部门发予的绿色标记,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号召公众使用经“绿色认证”的羊绒、羊毛制品。